终南望馀雪
祖咏
终南阴岭秀,
积雪浮云端。
林表明霁色,
城中增暮寒。
【译文】
终南山的北岭是那么的秀丽,皑皑的积雪在云端上浮起。
山林上空放晴,明洁如洗,长安城中增添了黄昏的寒意。
【题解】
终南山在长安南。相传此诗为诗人早年应省试之作。唐代省试诗限定五言六韵共十二句,考官出《终南望余雪》题,祖咏写了四句二韵即交卷。考官问他何故,祖咏答曰:“意尽。”事见宋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。诗中首句应“终南”,前三句应“望”,而三、四句尤将“余雪”二字表现得神完气足,自然是“意尽”而不必再添蛇足了。着力于创意而意脉连贯,故能脍炙人口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【评析】
据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卷二十载,本诗是诗人应试之作。按照唐代考试规定,考试的律诗是排律,要求六韵十二句。现在保存的应试诗均如此。但祖咏却只写完四句就交卷了。监考问为何不答完,他回答说“意尽”。宁可担当被淘汰的风险也不肯画蛇添足,倒是位很有性格的人。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,这也是个重要因素。
本诗能够引起社会的普遍热爱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,即与当时的社会风情有关。当时的长安人特别爱在春天观看终南山的远景,唐诗中时常可以看到关于这种情况的描写。尤其是晚饭后的黄昏前后,许多家在庭院中张开屏风,摆上瓜果点心眺望欣赏终南山。这样,关于终南山描写的诗文便备受关注和喜爱。而在诸多描写终南山的诗歌中,本诗短而精彩,故引起时人的极大兴趣。
小诗确实很精彩,首句一个“秀”字写出了终南山阴岭景色的总体特点。次句写山顶之景,画面生动鲜明,动态感极强。白雪好像在浮云上面漂浮,逼真表现出云气浮动的景象。第三句写山腰部分的景色,雨后初晴的阳光特别明亮,照射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上,色彩鲜明清新,分外赏心悦目。最后一句写在长安城中观赏者的主体感受,而这恐怕是观景人都有而没有表达出来的带有共同性的感受。因此,本诗受到人们的极大喜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